华侨大学

报刊:《华侨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人民的名义》:一部反腐剧的正确打开方式

    摘要:●徐豪豪反腐主旋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在清明小长假期间大火,收视率和市场份额位列全国第一,而且90后的年轻观众增长速度最快。最近,该剧更是在论坛上好评如潮,微信朋友圈中屡屡...

  • 《人民的名义》中的几个角色

    摘要:《人民的名义》以一种“强势”的姿态突然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与以往靠炒作引起热议的仙侠言情类剧情不同,它携带着主旋律的故事讲述来到我们身边,却深深地吸引住了许多人。剧中涉及反...

  • 华大学生热追《人民的名义》

    摘要:《人民的名义》突破了以往反腐剧的限制,将政治生态鲜活地放到百姓面前,在社会上引发热议,也带动了一波观影狂潮。据了解,该剧虽然是主旋律反腐剧,但90甚至95后的年轻观众成为观...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民的名义》:一部反腐剧的正确打开方式

   期次:第873期      










●徐豪豪
  反腐主旋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在清明小长假期间大火,收视率和市场份额位列全国第一,而且90后的年轻观众增长速度最快。最近,该剧更是在论坛上好评如潮,微信朋友圈中屡屡被刷屏,大有上升为文化“现象”的态势。以至于有人感叹,现在不看这部戏,都没有办法好好地和周围的人聊天了。在“小鲜肉”盛行、IP剧霸屏的背景下,这部主旋律电视剧何以突围而出,且将收视和口碑都维持在高位?
  对于国产剧来说,既有高水准又话题多的情况不常见,绝大部分剧作都无法在保证影片质量的情况下,再有多余的资金大作宣传。一部戏要如何才能男女老少通吃?其中有运气成分,更有门道可循。
  一方面,题材很独特。近年来,已经很少看到正经的反腐剧了,即便《大明王朝1566》《于成龙》等电视剧也讲了反贪反腐的故事,但也是在把背景放在古代。而《人民的名义》大胆巧妙地把现实和艺术结合起来,将贴近大家认识的现代社会的官场状态尤其是高级干部的生态展现得非常客观写实,让观众看得很过瘾。
  另一方面,该剧的制作和表演水准过硬。张丰毅、吴刚、许亚军、白志迪、李光复等一大批老戏骨贡献了有韵味的演技,他们的表演大多有现实参照,丰富而有层次。在良好的创作氛围之下,他们的敬业精神、专业能力、临场发挥能相互激发,最终让整部戏呈现出超高水准。作为主演中唯一的后辈,陆毅的出演能更大程度地吸引年轻观众,尽管他的表演水平也不错,但在与老戏骨的对比之下,他无疑又比较吃亏,对此有人力挺:“如果换成其他同辈演员甚至是年轻演员,谁都撑不住场子。”
  那么,为什么年轻人特别是大多数90后也开始追这部反腐剧?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他们?
  首先,他们是以年轻人的方式在打开这部戏:表情包、段子、追星文化。例如饰演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的吴刚火了,网友们纷纷用他的剧照制作表情包,“别低头,GDP会掉;别流泪,祁同伟会笑”等等。达康书记圈粉无数,他的粉丝群甚至有个专属英文名“darkcom”。反腐剧中的一个官员角色能受到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这在过去的反腐剧中并不常见,达康书记的魅力在哪?
  《人民的名义》小说中的H省(电视剧中为“汉东省”)省委常委、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是个能人、工作狂和官迷,着墨不多,形象也比较单薄。但从小说到电视剧,不只是呈现形式由文字到光影的转变,李达康的形象、气质完全改变了。尽管书中和剧中的达康书记所作所为没有太大差异,但因为演员吴刚的精彩演绎,激发了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的保护欲,她们无比心疼这个被誉为“汉东首席男模”“欧式大双眼皮”、毛背心儿配合着风油精、御用水杯不离身的达康书记,喊着要为他“守护GDP和双眼皮”,甚至大量的表情包让他有了当“网红”的趋势。剧中的李达康被戏称为“背锅侠”,自己一心向着GDP,但“上要帮前任擦屁股,下要对付下属欺瞒,左右提防同僚踩,内里还得小心妻子挖坑”,最后还被老干部陈岩石一锤定音——“你被架空了”。作风霸道的李达康,在表面一团和气、私下各怀鬼胎的官场中,居然显得有些“傻白甜”。此种角色颇有孤胆英雄的味道,更容易引导观众代入李达康的视角,引发共鸣。
  剧中动辄讲大道理,上纲上线,但这不影响年轻人追剧的热情。剧中角色在工作中将“人民”“党”“国家”时刻挂在嘴边,回到家夫妻俩的话题也是国家大事和网络暴力,这些大词儿和一本正经的画风并非虚构,而是身在其中的人固有的生活状态和语言体系,他们并不自知。但对于90后和95后来说,这种表达方式离自己很遥远,便可以从中找到笑点。对于这些大词儿和一本正经,他们少了上一代人因听得太多而产生的厌倦,反而把这些素材当成调侃和解构的对象,玩儿得不亦乐乎。
  其次,和以往的反贪剧相比,《人民的名义》的剧情冲击力更强,也借鉴了类似美剧的手法,用冲突吸引眼球。
  电视剧一开场就噱头十足。侯勇饰演的处长赵德汉面对最高检反贪总局侦查处侯亮平的盘问处变不惊,义正言辞。当贪污罪行被揭穿后,他画风一转,满口“农民的儿子”,跪地求饶,对比强烈。导演李路觉得,《人民的名义》能吸引90后的原因是这部剧超正的三观。但在我这位90后看来,“超正的三观”只是这部剧能够顺利播出的前提,吸引90后的东西要比“三观”复杂和有趣得多。
  剧中尺度很有突破,情节很密实,几乎是每半集到一集就一个“惊雷”。贪官下马,满屋子红色钞票——这种大尺度的开场让《人民的名义》瞬间成了网红剧。甚至剧中有些片段比观众能看见的新闻尺度还大:例如贪官丁义珍出逃后,牵扯出了一票群体事件。另一方面,剧中的反贪工作也引发了观众的好奇,虽然抓捕贪官的新闻屡见报端,但老百姓却对其中的过程不甚了解。此次《人民的名义》就把刑侦、抓捕的一面展示出来,将监视、调查和收网的过程一一细述。
  再者,演技走心,人物角色刻画真实,这是吸引观众眼球的另一大因素。对于绝大多数90后来说,国内反腐剧是个鲜少接触的题材,很多年轻人抱着猎奇的心态,想看看传说中的贪官嘴脸和官话官腔,而老戏骨们精湛的演技则很好地满足了他们。
  有的网友在看剧后称赞道,“全中国最会演戏的男演员都来了”。还有网友为饰演“小官巨贪”的侯勇点赞,“第二集看完,侯勇的演技都入神了,不愧是老戏骨”。
  在某知名剧评网站上,87.4%的网友对《人民的名义》给出了四星以上的评价。因为真实,所以动心。有网友说:“这部戏意外地吸引人,作为一名曾经在体制内工作过十多年的人,我要说,这部戏对各色官员们行为、做派和说话方式还原度达到80%以上。”
  反腐剧这个题材在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曾经非常盛行。2004年,广电总局提出,反腐、涉案剧过多过滥,需要压缩此类电视剧立项,之后又通知这类电视剧不得进入黄金档播出。于是“反腐剧”这一类型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据了解,2014年底,最高检影视中心找到了此剧的艺术顾问周梅森,希望他写一个反腐题材剧本。这个计划早已受到中纪委和广电总局的支持,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当时的意见是,“可以拍,但是要精品,要反腐不要展示腐败。”为了保证这部剧在创作上的顺利,中宣部、广电总局和其他部门专家领导甚至参与了研讨会,为这部剧和未来的反腐剧规定了最高尺度——反腐反到副国级。而“副国级”是迄今为止国内反腐、刑侦题材电视剧中反面人物的最高级别了。
  事实证明,这样的尺度调整,成功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尽管从一开始就有着政治宣传的目的和背景,但按导演李路的说法,《人民的名义》从筹备到找投资、找演员,再到拍摄和播出的各个流程都是市场化的,“反腐剧”的类型限定和尺度问题还一度成了这部剧寻找投资的障碍。
  不过结果是好的,《人民的名义》总共有55集,目前已播出30多集,火爆观剧仍将继续,相信因其而产生的热议与各类现象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放大 缩小 默认

华侨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7095次访问,全刊已有3223935次访问